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大庆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第五次庆师学术沙龙——当代东北文学中满一通古斯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2025-09-19  

    9月17日,文学院在三合书店成功承办了大庆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第五次庆师学术沙龙——当代东北文学中满—通古斯文化跨学科研究。

    此次活动,以刘春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东北文学中满—通古斯文化跨学科研究”为切口,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现当代文学领域专家张文东教授;大庆师范学院总督学,民间文艺、民俗学专家郭崇林教授;大庆师范学院科研处长,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陈立勇教授;以及文学院师生代表和部分文学爱好者参与,活动由文学院院长赵丽教授主持。

    沙龙活动中,学者们围绕不同的研究方向打开了理解满—通古斯文化与当代东北文学的多扇窗口。刘春玲教授的项目汇报铺垫了研究基础;张文东教授以影视艺术为载体,清晰梳理了“东北精神”的立体谱系;郭崇林教授聚焦满—通古斯民族非遗“文化空间”与当代文艺的共情共建,为非遗传承与文艺创作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陈立勇教授则从理论、方法到案例,为口述历史记忆的文本转化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这些分享覆盖文学、影视、非遗、史学等多个领域,真正践行了“跨学科研究”的主题,搭建起立体的研究框架。

    讨论交流环节中,文学院教师的发言更是让研究视角愈发鲜活。徐晶教授深度探讨了跨学科视角下站人文化与满通古斯文化的文学共生;姚海萍老师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语言密码的拆解,分享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特质如何为汉语文学注入“呼吸感”与“文化魂”;徐洪娓博士对东北女作家群“地母书写”的解读,揭示了满—通古斯文化如何从叙事、精神、美学维度塑造作家创作,印证了“最地域的即是最世界的”;张焱博士突破学科边界,探索满—通古斯文化在当代东北文学中的融创之路;赵文卓博士从史学视角出发,提出“史学与文学跨学科联动”的思路,为研究增添了历史厚度;范雨欣老师围绕“满—通古斯文化的文学体现”“跨学科研究的挑战与路径”等核心议题,带来了诸多启发。

    这次学术研讨,不仅系统梳理了当代东北文学中满—通古斯文化的研究脉络,更在跨学科的碰撞中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既要扎根文学文本,挖掘文化的具体呈现;也要联动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领域,为研究提供多维度支撑;更要思考如何让古老的满—通古斯文化与现代文化对话,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满—通古斯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仍需更多学者携手探索。文学院将以此次沙龙为基础,继续深化跨学科合作,产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研究成果,让满—通古斯文化的精神意蕴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也为当代东北文学的发展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动力。

    撰稿:谭雨欣

    一审:冯达

    二审:刘春玲

    三审:赵丽

    上一条:我院7项课题获批2025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下一条:我院教师参加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换届大会